新闻动态
医学人文 | 愿做您的听众
七月的北京,蝉鸣裹挟着热浪在病房走廊里翻涌。
那是一个下午,天气越来越热,我正打着哈欠伏案书写病历时,一阵剧烈的金属碰撞声突然从护士站方向传来——那声音像是生锈的门轴在尖叫,又像是玻璃器皿碎裂的余波。
“啊!你们干什么!放开我!走开!我要去开会!……”嘶哑的喊声穿透办公室的门,我起身,看到一位穿藏青色碎花衬衫的老奶奶正剧烈扭动着,护士长和两位护士正合力扶住她颤抖的胳膊。老人银白的发髻歪斜着,布满皱纹的眼角泛着血丝,瘦削的身躯却迸发出惊人的力量,让最年轻的男护工都险些被甩开。
这是李奶奶第一次入院时的场景。87岁的她曾是某事业单位技术部门负责人,年轻时总爱把“公平公正”挂在嘴边。如今,那些被她亲手建立起来的秩序,正在记忆的迷雾中崩塌。
三年前,李奶奶的记性变得越来越差,开始在清晨错认时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该开早会了”;去年冬天,她穿着单衣在家属院里徘徊,说要“给下属送暖”;今年夏天,她里里外外穿着八层衣服坐在家属院长椅上,反复念叨“会议记录要留档”。
李奶奶的女儿——一位50多岁的温和女性,眼看着母亲的变化,心如刀绞。她尝试着照顾母亲,但母亲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理解。
她看着母亲撕扯自己的衣服,拒绝洗澡换衣,特别是当她试图为母亲更换纸尿裤时,她会突然暴怒,抓起便盆砸向墙壁;当女儿把饭菜端到床边,她会盯着碗里的米饭,突然指着女儿的手说“你往饭里加了毒药”;街坊邻居面前,她成了控诉女儿的常客,她的世界,充满了不公与恐惧。
最令女儿心痛的,是母亲在夜晚的突然爆发。凌晨一两点,她会闹着出门去单位“开会”,如果不依从,就会变得狂躁不安,甚至跑到单位门口砸门。女儿只能默默地为母亲穿衣,背着一包必需品,小心翼翼地陪着她走在夜色中。
然而,生活的残酷远不止于此。母亲经常拒绝去卫生间排便,随地拉完后将大便涂抹在墙上或自己的身上。有一次女儿收拾母亲糊在地上的大便,却被母亲一把推倒在地上,抓了一把大便就往她脸上抹。那一刹那,女儿的心情跌落至底谷。
她想起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包饺子,两人互相用面粉涂抹对方的脸,那时是多么的快乐与无忧。而现在,同样的动作,却充满了无尽的哀伤。女儿的心,如同被撕裂的布片,痛彻心扉。
女儿含泪说,她快被折磨垮了,一天24小时都不能离开母亲,生活的节奏被彻底打乱。她的世界,变成了无尽的打扫、烹饪、喂食和哄劝。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女儿心中仍有那份深深的牵挂和爱。她流着泪说,她曾经最爱的母亲,现在却让她如此痛苦。如果母亲有知觉,她一定无法接受自己成了这样。
医护妙招
李奶奶入院后,我们对她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和量表评估。最终,她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
这个诊断,既是揭晓谜团的钥匙,也是我们共同踏上崭新旅程的起点。我,作为李奶奶的守护者,承担起了女儿般的角色,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药物与非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案。
我细心关注她的饮食起居,更不忘挖掘并呵护她的爱好。得知李奶奶喜欢“开会”,每次她出现烦躁不安时,我便组织科里的护士和护工“开会”,让李奶奶坐中间,像以前那样主持会议。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温煦的午后,李奶奶又开始嚷嚷着要"开紧急会议",我悄悄把护士站的椅子搬来,让护工们围坐在长桌两侧。当她颤巍巍地坐上主位,我看见她下意识地挺直腰板,像年轻时那样抚平衣襟上的褶皱。
“你们最近工作怎么样?”她对着满桌“下属”开口,声音里带着久违的威严,“要记住,为人处世要正直…”她后面的话断断续续,时而说“食堂的菜要焯水”,时而念叨“报销单要按时间排序。”但当她说“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时,我分明看见她眼角闪过的笑意,像是暮色里突然亮起的路灯。
那天之后,我总会在查房时准备一个"会议记录本"。当李奶奶握着笔在本子上画圈,说"我要记下你们的建议"时,她女儿第一次露出久违的笑——那笑容里有苦涩,更有释然。原来,认知障碍带走的不只是记忆,还有那些被埋藏在日常琐碎里的珍贵联结。
正如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所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在李奶奶的世界里,我或许永远无法帮她记住女儿的面容,但至少,我愿意做她永远的听众,在那些混乱的语句里,打捞她曾经的荣光与温度。
供稿 | 认知障碍科 胡月青
编辑 | 宣传中心
作者介绍
胡月青
副主任医师
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科
医学博士、心理咨询师、一级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擅长认知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等疾病的诊治。
先后入选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培养计划、北京老年医院“525”人才培养计划、北京老年医院老年医学专项人才库。主持和参与市级、国家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文章十余篇、国内核心期刊文章十余篇、授权专利两项。
现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综合评估分会委员、北京神经变性病学会青年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性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康养医学分会委员。
出诊信息:
线下出诊时间:每周三下午13:00-16:30
互联网出诊时间:周五上午8:00-11:30
认知障碍诊疗中心简介
北京老年医院认知障碍诊疗中心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等认知障碍类疾病老年患者,进行专业诊疗和康复,并开展一系列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认知障碍诊疗中心在门诊部下设的认知中心记忆门诊和失眠门诊,在住院区部有开放床位110张,包含精神心理科和认知障碍科两个护理单元。
中心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为认知障碍老人创造了“痴呆友善环境”。病房为住院二部的两栋独立二层小楼,病房均无障碍设置,宽敞明亮,温馨宜人。内设有谵妄室、认知评估室、康复训练室、工娱治疗大厅等场所,配以计算机辅助场景认知训练、模拟现实功能训练、音乐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专业设备。
诊疗特色:
1.认知障碍疾病早期评估筛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生化检测、基因检测、神经生物标志物检测、医学影像学如核磁共振检查等手段,对认知障碍类疾病做出早期诊断。
2.药物治疗联合非药物治疗:中心主推国际最新指南推荐药物促智治疗方案,能够使用药物精准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并联合以非药物治疗,如认知训练、工娱治疗、音乐治疗、芳香疗法、园艺治疗、精神康复、心理治疗、日常生活能力训练、行为矫正及运动疗法等;能延缓疾病进展,最大限度保留痴呆老人认知功能。
3.对有精神行为症状为主的认知障碍类疾病,使用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非药物治疗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较快改善患者狂躁、焦虑等精神行为症状,回归稳定情绪和精神状态。
4.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规西药治疗方案结合太极、针灸、按摩、中药等中医中药手段;
5.多学科团队服务:中心包括老年科医生、神经科医生、心理医生、护师、康复治疗师、临床药师、营养师在内的团队工作模式,给多病共存的认知障碍老人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
6.在痴呆患者及家庭提供医学人文关爱诊疗服务,指导照料者开展以“认可疗法”为主旨的照料护理,做好痴呆患者的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