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健康资讯

健康指导

中秋警惕丨糖尿病患者勿贪“无糖月饼”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01 案例回顾

微信图片_2025-09-30_104957_420.jpg

中秋节前夕,唐大妈想着犒劳一下自己,特意买了“无糖月饼”,一口气吃了3块。没想到餐后血糖迅速飙升。她十分不解地问医生:“我吃的明明是无糖食品啊!”医生耐心解释道:“唐大妈,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点出了很多糖友的一个常见误区。‘无糖’这两个字,背后大有学问。”

健康提示

让我们来看看无糖月饼的“内心”

微信图片_2025-09-30_105003_987.jpg

·月饼皮: 主要成分是面粉,富含碳水。

·月饼馅: 即使是坚果、豆沙、莲蓉等馅料,也通常由大量油脂和糖浆(如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粘结,这些糖浆升糖速度甚至比蔗糖还快。

 ·“无糖”的代价: 为了弥补去掉蔗糖后口感的缺失,商家可能会添加更多的油脂来保证酥香,或者使用糖醇类甜味剂(如麦芽糖醇、木糖醇) 和淀粉糖浆。然而,某些糖醇(如麦芽糖醇)本身仍有热量和升糖指数,而淀粉糖浆更是纯粹的升糖高手。

给糖友们的核心建议:聪明看待“无糖”食品

微信图片_2025-09-30_105005_694.jpg

唐大妈的经历告诉我们,“无糖”不等于“无碳水”,更不等于“无热量”或“不升血糖”。面对“无糖”食品,我们需要成为一名智慧的“成分党”,在进食无糖月饼同时,替代当日主食量,做到控制总热量摄入的要求。

中秋佳节糖友们如何选择月饼

微信图片_2025-09-30_105007_097.jpg

·高糖人群选择月饼,应优先考虑“无蔗糖”或“低糖”款式,常用木糖醇等代糖。馅料上,避开莲蓉、豆沙等传统高糖馅,可选杂粮类或淡味月饼,其升糖指数相对较低。

·食用时,务必注意:切小块分食,每次建议食用四分之一或八分之一块,作为加餐而非额外热量。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并搭配绿茶、无糖茶水,解腻缓升糖。切忌空腹或晚餐后食用。

·关键在于控制总量。即便是无糖月饼,仍含大量油脂和碳水。建议每日摄入量不超过标准月饼的1/4个(约25克),并需相应减少当日主食量,同时监测餐后血糖,确保健康与美味兼得。

微信图片_2025-09-30_105008_679.jpg

糖友们的健康饮食,核心在于控制总热量的平衡和各类营养素的合理搭配。希望唐大妈的故事能让大家提高警惕,学会科学解读食品标签,不再被“无糖”的魅惑所误导,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主人。

供稿 / 内分泌科  马艳红

编辑 / 宣传中心

 北京老年医院内分泌科 

微信图片_2025-09-30_105012_536.jpg

北京老年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2002年,目前有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护士13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2人,护士4人。拥有糖尿病健康教育护理师4人,糖尿病足病师/慢性伤口造口师1人,老年专科护士1人。

科室具有国内先进的检查设备,为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筛查提供了保障。

治疗内容:

主要治疗代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肥胖、骨质疏松等代谢异常所导致的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出了个体化、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治疗方针及预防措施,以改善心肾结局为目的。

开展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检查和介入治疗,糖尿病足的综合治疗。对于初发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进行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并进行动态血糖监测,以便对血糖进行更精准的调节。

对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肾上腺疾病、垂体性腺、甲状旁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高钙血症、低钾血症、低钙血症等)给予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